半岛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王花:凝聚微光创业开公司 为更多残障人士托起“就业梦”

  服饰       |      2024-03-17 14:53:15

  半岛平台因家里穷为了求学只能借钱上学、找工作时被以“我们不招残障人士”被拒了数十次不止、主动提出不要工资只为求得一个工作机会……求学、求职之路历尽磨难,那时的李王花被打击得低到尘埃,却仍不放弃追求心中那一丝微光。

  如今39岁的李王花用她多年的坚持和奋斗,成立助残企业,先后辐射带动超500名残障人士就业,为他们托起“就业梦”,让更多的残障人士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1985年,李王花出生在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却在3岁那年因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残疾。小小的李王花,在看到张海迪姐姐的励志故事后,她树立了目标:通过读书,学习一门技术,养活自己。

  2002年,李王花如愿考上海南的一所技校学习服装设计。眼看快开学了,3千多元的学费仍没筹到,李王花哭着求母亲“妈妈,求你带我去借学费吧,我以后毕业工作了自己慢慢还钱”。

  母亲心软了,最后扶着李王花敲了一家又一家的门,50元、100元……有人同情愿意借一点,也有人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婉拒了,可借到的钱远远不够,深感绝望的李王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两三天,最后母亲通过亲戚向一个老板借了高利贷才凑够了李王花的第一笔学费。

  直到开学后的第四天,李王花才匆匆赶到学校报到。当时整个年级只有李王花一个残疾学生,在校期间即便勤工俭学,生活费也常常没有着落,每个寒暑假和节日,李王花都基本是在学习缝纫技术和四处打零工中度过。

  就读第二年要前往广州一所学校学习,老师马上带着大家启程了,李王花的学费还没着落,她的身上只有80元。

  “必须鼓足勇气,我没有回头路。”李王花没和家人打招呼就离了家,跟着老师同学忐忑不安地去了广州。一到学校,她直奔学生科找到科长坦白了自己的困境,请求学校同意她先欠学费上学,并保证自己一个月内筹到学费缴纳。

  看着瘦瘦小小的李王花,第一次遇到一开学就想欠学费的学生,该科长也十分吃惊,但最终对方被李王花的身残志坚一心求学的品质所打动,征得校领导同意后,同意她先欠学费。

  “这笔钱最终还是我在海南就读的中专院校的班主任和另一个老师先借给我的,一共2500元。”李王花回忆道。

  有一年和同学一起去东莞打暑假工,谁知李王花屡屡碰壁,甚至沦落到身无分文,只能在街头“流浪”,在朋友帮助下,李王花只好返回学校。在小镇的一家棉衣工厂里,她找到老板表示“不要工资,只要提供吃住就可以”,最终找到了一份缝纫机工的工作。

  炎热的夏季,每天在仿佛“蒸锅”的铁皮房里工作15个小时左右,李王花热得满头大汗也坚持了下来。暑期结束,老板给了她103元,“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明白无论如何辛苦,人都是可以活下去的。”李王花说。

  谈及过去的每一次的绝望瞬间,李王花也不禁哽咽落泪,她感慨道:“前二十年吃的苦受的难,其实另一方面也磨炼了我的意志,支撑着我在创业路上,一路前行,绝不放弃。”

  本以为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就能挣钱还债了,可现实再次打击到李王花。经学校推荐所有同学都已去工作,最后只有她还没单位愿意接收,“我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此时的李王花也恨命运的不公,恨自己身体的残缺。

  在老师的多方联系下,最终,李王花在江门的一家规模很大的服装厂找到了工作。可工厂太大,车间、食堂、宿舍分别在不同地方,一下工700多名员工都蜂拥而出跑去食堂排队打饭,让李王花无力的是她无法跑起来。

  来回的路程长、排队在末尾等待时间长,都让李王花的一条腿酸疼不已,她有时无奈选择在宿舍吃泡面,更让她感到受伤的是来自同事的歧视和排挤,使得她更加“不合群”。

  虽然只是一名缝纫机工,可李王花并不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部门的业务技能。从技术工人走向销售岗位,从内销订单拓展到外销订单,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她都烂熟于心。而后,她又凭着出色的面试表现和工作经验跳槽到另一家外贸服装公司。

  2009年,李王花尝试创业做服装批发生意。每天凌晨四五点钟,穿梭在热闹的批发市场拿货,而后拖着沉重的货物追赶公交车成为李王花的日常。不到一年,批发生意就实现盈利。两年后,李王花决定将生意转手和朋友合伙开服装公司,因为质量过硬、经营有道,服装公司也凭实力赢得了口碑。

  李王花有一本小本子记录了她为了上学所欠的每一笔钱,“后来每还一笔钱,我都打钩,仿佛是在和过去的每一次磨难达成和解。”

  在广东打拼期间,李王花也遇到了她的丈夫,两人婚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定居在中山。

  2015年,听说海南省残联正在打造残疾人创业就业一条街,李王花在深思熟虑后,决定独自一人回海南创业,家人一开始无法理解也曾劝说李王花放弃。

  “在我以前求职屡屡遭遇不公正对待时我就曾设想过,以后开办服装公司,为更多的残障朋友提供一个有尊严的就业平台。”最终家人被李王花说服了,她“狠心”把才1岁多的儿子留给丈夫照顾,在2016年毅然回到海南创业,创办了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主要以制作校服与企事业单位的制服为主。

  一开始,李王花在海口找了一间毛坯房自己装修,筹备建厂,顶着烈日她骑着电动车找业务半岛,骑着三轮车送货。

  装修办公场地、购置机器设备、管理残障员工、寻找客源订单……在广东动辄上千件的服装订单,回到海南后李王花只能从几十件衣服做起。慢慢的,她的公司开始步入正轨。

  寒冷的冬天,李王花也曾半夜因工作太累生病发起高烧,“那时真的扛不住了。”李王花说,那时多亏前来照顾她的生活的婆婆抱着棉被,大晚上陪着她前往医院打吊针。

  “残障人士能行吗?”当合作伙伴质疑他们身体残缺,无法做出质量高的产品时,李王花不会反驳,只会用好质量的产品,去证明他们也能够做得很好,交出了一个个令客户满意的订单产品。

  2019年,李王花的公司投资了120多万元在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建分厂,创办了残疾人扶贫生产车间,开展服装加工生产,为农村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服务,解决困难残疾人及家属就地、就近就业等难题。

  据了解,近年来,作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李王花的公司辐射带动超500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该公司稳定就职的残障员工有60多人,还有一些是灵活性用工的,她以多种维度多种方式来去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就业。

  “女神们,节日快乐!我们今天晚上聚餐庆祝节日哦!”不久前的三八妇女节,一进入二楼的生产车间,李王花就一脸笑意地告诉员工这个消息,正在缝纫机前忙碌工作的员工们尽管都戴着口罩半岛,但眉眼的喜悦溢于言表。

  此时车间里正在工作的员工不多,原来是年后很多员工还没返工。“准时开工的还有奖金半岛。”正踩着缝纫机的王小翠手脚利落一脸自信,如果不是她的脚边还放着一根走路需要的拐杖,根本看不出她有肢体残疾。

  扶残先扶志,就业聚力量。8年前,王小翠来到李王花的公司工作时,缝纫技术“零基础”,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包装、剪线的工作。这些年,在李王花的鼓励下,王小翠不断学习各种缝纫技能,如今成长为生产车间的“骨干”员工,手脚起落之间,缝纫机踩得飞快,多劳多得,有时她的月工资最高能达到七八千元左右。

  “那时找工作太难,找的工作工资又低,可现在经济收入提高了,还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我们生活更有盼头了。”王小翠笑着说。

  残障员工蔡汝威也在该公司工作了8年多,虽然不善言辞,却十分能吃苦。“蔡老板这些年努力干活,从打地基、建房、装修……他每年挣一点钱,就把钱拿回老家,一点点盖起了两层楼,刚装修好。”李王花为蔡汝威感到开心。

  把王小翠的拐杖称为“金箍棒”、笑称蔡汝威为“蔡老板”……与残障员工之间的交谈,李王花的话语充满尊重和高看,也一点点浸润着大家原先自卑敏感的心,找到自我价值,大家也逐渐认为“我们残障人士和正常人没什么不一样,一样可以通过劳动自给自足养活家人”。

  因为公司残障员工多,根据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李王花的公司提供了相匹配的工种。简单的比如做录入员,复杂的做技术工,在生产线上缝制衣服、做熨烫、拉布,还有的做剪线工、包装工,或者做搬运、清洁等等。和健全员工一样,残障员工按多劳多得的激励方式。

  公司还给员工安排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一日两餐,宿舍有热水器和空调,这些都花费了不少成本。

  准时开工奖、优秀员工奖、绩效奖、工龄奖……为了激励大家,李王花精心设了很多的奖。如果踏实努力干活,员工不仅每个月能领到奖金,年底还有额外奖励,更加激励员工的斗志。

  在生产部主管王康华看来,在这个大家庭里,李王花就是他们的“大家长”半岛。“公司里残障人士比较多,大家互帮互助,在李总带动下,大家甚至还会一起做公益帮助他人,比起从前更加轻松快乐。”王康华说。

  指导扩建工厂、在一些乡镇跑市场和客户沟通,在3月6日奔波了一天后,直到当天晚上11点,李王花才一身疲惫回到海口,而这已成为近段时间李王花的工作日常之一。

  原来李王花设在临高的另一个分厂正在忙着扩建,面积将增至2000平方米,预计将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

  这些年半岛,李王花通过她孜孜不倦的奋斗,也先后收获了多项荣誉:2017年,李王花的家庭荣获“海南省最美家庭”;她也先后荣获“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个人”称号、海南省三八红旗手、海南省青年五四奖章、第八届海南省道德模范,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我们残障人士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把缺失变成优点,成就更好的自己,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一起努力向社会传递光和热,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李王花表示。

  原标题:《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王花:凝聚微光创业开公司 为更多残障人士托起“就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