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行走的“簪花”别样的旅游打卡

  服饰       |      2024-03-03 21:16:50

  半岛平台春节假期民族风旅拍火了,厦门有旅拍馆一天拍摄近80组簪花写线日讯(海峡导报

  )头戴簪花的“蟳埔渔女”、灵动飘逸的“苗族少女”、充满异域风情的“西域公主”……这个春节,特色民俗旅拍和民族风旅拍火了。当北方漫天飘雪,冬日里的厦门依旧“百花盛开”,行走在曾厝垵、沙坡尾、黄厝海滩等热门景点,随处可见头戴簪花或银饰的年轻游客在打卡拍照,各种主打传统服饰和民族服饰的旅拍馆也“百花齐放”,在春节期间忙得不亦乐乎。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来厦旅游的网友分享了自己身着传统服饰和民族服饰的旅拍照片,配文“永远会被民族服饰的美打动”。分享者多以年轻女性为主,评论区中还有不少网友询问拍摄地点和服饰的租赁地点。

  “红色头花和这身汉服是自己精心选的,我本身蛮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再加上过年选个红色,感觉很喜庆。”头戴红色簪花、身着马面裙,28岁的游客黄女士和朋友来厦门沙坡尾过元宵。之所以想体验簪花服饰,她表示,不仅是被簪花的色彩美所吸引BOB·半岛,更被传统服饰之美吸引,所以选了明制汉服搭配簪花,更有中国风的韵味。正月里,在沙坡尾的大街小巷中,头戴簪花的年轻女性随处可见。“网上很流行这句话‘今世簪花,来世漂亮’,看到很多人分享簪花写真感觉特别美。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既然来闽南了,就一定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民俗文化。”刚进行完簪花妆造的游客吴女士,选择了较为清新的紫色系簪花和紫色马面裙。

  虽是在沿海城市,但行走在曾厝垵一带的海边,亦能看见“苗族少女”灵动的身影。头戴银色发冠、身着刺绣苗服,“95后”游客方女士正在曾厝垵海边拍摄一组“苗族少女”写真。她说:“感觉苗族服饰非常大气庄重,尤其是银冠彰显着民族美,所以很想尝试一下。”苗族银头饰造型独特,包括银角、银扇BOB·半岛、银顶花等多种元素,相互碰撞时发出阵阵清脆轻盈的“叮咚”声,一颦一笑间尽显灵动。

  有旅拍馆一天拍摄近80组簪花写线时左右,在沙坡尾一家主打簪花的旅拍馆内BOB·半岛,来拍摄簪花服饰写真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店长韩先生正在店里指导顾客挑选服饰:“过年期间来拍簪花的人流量很大,正月初一到初十期间生意最好,最多的一天拍摄了将近80组的簪花写线月左右开的,后面因为问簪花拍摄的人特别多,店内的化妆师团队特地到泉州的蟳埔村向村里的老人学习传统的正宗簪花手艺。韩先生表示:“这些簪花都是我们买来后重新手工制作的。”在店门入口处悬挂了多种色系的簪花围供顾客挑选,还有颜色各异的簪花放置在竹篮内供搭配使用。此外,店内也提供了款式各异的汉服等民族服饰供顾客挑选。

  在距离这家旅拍馆不足100米处,另一家民族风旅拍馆内也挤满了顾客。步入这家摄影馆内,数十个衣架模特身穿不同风格的特色服饰,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特色汉服,还有苗族、尔族、哈尼族服饰等。化妆师黄女士说:“春节期间生意最好,光是拍‘苗族少女’写真的每天会有十几位。如果是簪花,每天大约有五六十位。”她表示,店铺去年10月开始营业,营业以来民族服饰一直很受欢迎,都在慢慢添置中,目前将近百套。

  有海、有庙、有古厝,在曾厝垵,得天独厚的环境为民族风摄影馆的取景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每走个几百米,都能看见门前挂满簪花的摄影馆,其中一家名为花满蹊的民族风摄影馆去年11月刚开业,店员陈女士说:“去年一开业就很火,最旺的时候还是春节期间,通常都是从早忙到晚,最多一天拍摄过上百套的民族风写真。”她表示,这些民族风写真很合适在海边或古厝边取景BOB·半岛,氛围感十足。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翁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打卡“一日蟳埔女”火爆背后的原因,是现在游客的旅游动机变了。“从前旅游,大家更注重以观赏者的身份去到一个地方,品味那里原汁原味的生活。现在则更偏向体验,游客穿上当地的传统服饰拍照打卡,通过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实现自我表达。旅行,就是去另一个地方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翁瑾认为,簪花围民俗作为蟳埔人的日常生活,吸引着人们去跨文化打卡体验,游客在拍照过程中表达自己,同时也去理解不同的文化。

  那么在厦门,民族风旅拍如何才能进一步赋能文旅产业?一位从事旅拍行业近20年的业内人士认为,如何让民族风旅拍成为一个长足发展的产业,这考验着从业者的本领和管理者的功夫。作为从业者,可发挥自身优势,将民族服饰、旅拍路线和打卡点位等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主题更鲜明、风格更显著的旅拍产品BOB·半岛,方能吸引更多前来体验的游客。建议管理者可推动打造“景区特色打卡点+民族服饰”的特色模式,根据不同景区的特色在景区再造打卡点,通过设立足够多的特色拍摄场景并适度加以规范,让景区更出片、让游客更上镜,让民族风旅拍既有铺展开来的余地,也能良好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