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成都服饰文化到底有多“显眼包”?《衣袂飘飘》发布会里有答案丨天府书展

  服饰       |      2023-10-15 07:08:28

  半岛平台服饰,是人类最常见、最亲切的审美对象,也是个体或群体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移动载体。10月14日,由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谭平教授策划并执笔、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成都·后现代城市生活美学”系列第一部《衣袂飘飘——成都·后现代城市生活美学》(英文版),在2023天府书展主展区举行新书发布会。

  在谭平看来,“成都是一座幸福感超高的城市。近年来,‘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的声音渐起,很多人把它简单理解为慢节奏、休闲、美食、乐观包容等城市个性与风情,虽然这些也属于成都生活美学的内涵,但仅仅这些,根本不足以表达这座城市丰满而进退有据的精神家园,她的人民,深受其濡养,特别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因此这座城市安得下肉身、放得下灵魂、静得下心情,同时具备健康的经济、活跃的文化、舒适的生活。”

  “成都·后现代城市生活美学”系列将由衣、食、住、行、用五本结构、风格、品味相近的姊妹篇组成。该系列丛书努力把拥有2300年以上的繁盛人间烟火、自在优雅生活方式的成都,全面、生动、形象地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其中,《衣袂飘飘——成都·后现代城市生活美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历史底蕴、文史表达、活水之源、文明对话四个板块,将一个个体现着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个性魅力的服饰传统、服饰精品、服饰文化内涵解读娓娓道来,巴蜀雅韵,天府气息扑面而来。

  成都大学党委专职副书记胡秀强认为:“《衣袂飘飘》这一作品的撰写,配合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天府文化的对外传播目标与要求,选取了天府文化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衣’为基本元素,结合中国文化古今流变以及成都生活美学特质,为我们创作了一部理解天府服饰之美的新文本,并考虑中外读者的阅读接受心理差异、文化差异、阅读习惯的差异,采用英文出版,为国际读者了解成都古今服饰文化、理解天府文化、传播天府文化、推动天府文化享誉世界做出积极努力。”

  外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胡开敏坦言:“从服饰看成都、读成都、品成都,是谭教授这本书最大的特点,相信我们共同打造的这本英文版新书,可以带领各国读者亲身感受泱泱华夏服饰文化的流变,领略华夏服饰之美,更感受成都这座城市与众不同、卓尔不凡的气质与审美、文明与繁盛,感受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品读服饰背后所展现的这座城市的文化意蕴和精神世界。”后续,出版社还将会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重要国际书展中推广该书。

  在作者、译者、学者对话环节,谭平、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会长李伟彬、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四川省文联副主席艾莲,围绕“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东方文化、西语表达”“对外讲好成都故事的文化内涵”“成都生活美学与微观生活史”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对谈中,王川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称:“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丝绸文化的发祥之地,‘蜀’来源于蚕。古代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三大地理原产地,丝绸是其一。四川的盐亭为黄帝夫人嫘祖故里,以养蚕取丝著称,号称纺织祖神。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赵蕤《嫘祖圣地》记载,嫘祖者,轩辕氏黄帝之正妃也,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以尊为先蚕,称为嫘祖。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蜀锦产自四川,因此成都成为了优雅时尚衣冠礼仪之邦的代言地,谭平教授《衣袂飘飘》对此有详细论述半岛平台,对于四川讲好中国故事的四川篇,提供了新的成果半岛平台,贡献了新的力量。”

  李伟彬则从东方文化、西语表达的角度,阐述了该书的重要意义。艾莲也表示:“成都的生活美学,落实到具体烟火中,就是衣食住行半岛平台。要把成都的服饰之美写成一部编年的史书,难度很大,考古和文献不一定能全时段覆盖成都每一个历史时期。谭教授巧妙地采用了单元式结构,分别从考古成果、文献记载、文化根基、文明对话(文明互鉴)的角度半岛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成都服饰之美。”现场,来自成都大学的学生还通过衣袂飘飘汉服表演,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多彩半岛平台,吸引众多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