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服饰也“出舱”?这台新疆文物修复“手术”都是高科技

  服饰       |      2023-08-25 10:40:01

  半岛平台7月15日,“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饰保护修复”项目(一期)通过专家评审。从2020年至2021年,历经一年的保护修复半岛平台,18件工艺精湛的清代华服终于“洗尽”岁月的尘垢半岛平台,重现昔日华彩。

  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巴里坤团结东路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在M12墓葬出土了一批罕见的清代高级官服。

  “巴里坤地处天山山脉东段,扼守北路进疆门户,曾是天山北路的军事重镇之一。这批清代官服身份特征明确,实证了清朝政府对新疆的有效治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介绍,因其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2020年半岛平台,该所启动对这批清代华服的保护修复项目。

  “在潮湿的地下埋葬了百余年,这批服饰糟朽、破裂等情况非常严重,绝大多数有重度和濒危病害。”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保护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康晓静说。

  由于保护修复难度极大,他们联合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共同为这批清代服饰“治病疗伤”。

  通过一系列科学分析和检测、实验“望闻问切”后,保护修复团队制定出安全科学的修复路线,一舱两棚相继建立。

  “我们采用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主研发的可控湿轻型柔性消毒舱,舱的大小根据文物尺寸和保护修复需求量身定制。”康晓静介绍,“舱内不仅要保持无氧状态、还放置了经过试验挑选出的纯植物精油,全面消杀服饰上的多种霉菌。”

  五六个月后,当这批清代服饰“出舱”时,已无肉眼可见霉变迹象。借助微循环装置,这个柔性消毒舱不仅有杀虫抑菌的神奇功效,还起到了补水保湿的作用。

  下一步的揭展至关重要,康晓静和同事在哈密市博物馆搭建了一座密封揭展棚,“为了给文物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这里不仅要保持恒温恒湿,还必须极其洁净。我们每天工作时要穿防护服,工作结束时要用纯净水配消毒液拖地消杀。”

  文物修复师们把粘连、褶皱的服饰由表及里逐层打开、平展半岛平台,仿佛为脆弱的文物“做手术”。“工作台是特制的,坐着没法干活,我们一般都站着,有时候跪着。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太累了,大家就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康晓静回忆。历经40多天,他们终于完成这台高难度的“大手术”。

  与此同时,他们还搭建了一座洁净无菌的文物暂存棚,将揭展完的服饰进行脱氧保存。随后,又经过除尘、清洗、加固等多道工序,18件工艺精湛、花样繁复的清代官服终于“转危为安”。

  在评审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铁付德说半岛平台,纺织品文物在所有文物类型中修复难度最大。作为国家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饰保护修复”项目,显示了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能力的显著提升。它不仅将预防性保护贯穿文物保护修复全过程,也是实验室考古和文物保护完美结合的范例。(张海峰)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