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服飾也“出艙”?這台新疆文物修復“手術”都是高科技

  服饰       |      2023-08-25 10:39:52

  半岛平台7月15日,“新疆巴裡坤團結東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飾保護修復”項目(一期)通過專家評審。從2020年至2021年,歷經一年的保護修復,18件工藝精湛的清代華服終於“洗盡”歲月的塵垢,重現昔日華彩。

  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巴裡坤團結東路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其中,在M12墓葬出土了一批罕見的清代高級官服。

  “巴裡坤地處天山山脈東段,扼守北路進疆門戶,曾是天山北路的軍事重鎮之一。這批清代官服身份特征明確,實証了清朝政府對新疆的有效治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介紹,因其重要的歷史學術價值,2020年,該所啟動對這批清代華服的保護修復項目。

  “在潮濕的地下埋葬了百余年,這批服飾糟朽、破裂等情況非常嚴重,絕大多數有重度和瀕危病害。”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技術保護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康曉靜說。

  由於保護修復難度極大,他們聯合館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哈密市博物館,共同為這批清代服飾“治病療傷”。

  通過一系列科學分析和檢測、實驗“望聞問切”后半岛平台,保護修復團隊制定出安全科學的修復路線,一艙兩棚相繼建立。

  “我們採用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自主研發的可控濕輕型柔性消毒艙,艙的大小根據文物尺寸和保護修復需求量身定制。”康曉靜介紹,“艙內不僅要保持無氧狀態、還放置了經過試驗挑選出的純植物精油,全面消殺服飾上的多種霉菌半岛平台。”

  五六個月后,當這批清代服飾“出艙”時,已無肉眼可見霉變跡象。借助微循環裝置,這個柔性消毒艙不僅有殺虫抑菌的神奇功效,還起到了補水保濕的作用。

  下一步的揭展至關重要,康曉靜和同事在哈密市博物館搭建了一座密封揭展棚半岛平台,“為了給文物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半岛平台,這裡不僅要保持恆溫恆濕,還必須極其潔淨。我們每天工作時要穿防護服,工作結束時要用純淨水配消毒液拖地消殺。”

  文物修復師們把粘連、褶皺的服飾由表及裡逐層打開、平展,仿佛為脆弱的文物“做手術”。“工作台是特制的,坐著沒法干活,我們一般都站著,有時候跪著。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太累了,大家就席地而坐休息一會兒。”康曉靜回憶。歷經40多天,他們終於完成這台高難度的“大手術”。

  與此同時,他們還搭建了一座潔淨無菌的文物暫存棚,將揭展完的服飾進行脫氧保存。隨后,又經過除塵、清洗半岛平台、加固等多道工序,18件工藝精湛、花樣繁復的清代官服終於“轉危為安”。

  在評審會上,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鐵付德說,紡織品文物在所有文物類型中修復難度最大。作為國家文物保護修復項目,“新疆巴裡坤團結東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飾保護修復”項目,顯示了新疆紡織品文物保護能力的顯著提升。它不僅將預防性保護貫穿文物保護修復全過程,也是實驗室考古和文物保護完美結合的范例。(張海峰)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