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app官网下载“白云深处有人家——瓯骆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正在柳州博物馆展出。展览遴选瓯骆后裔中壮、侗、苗、瑶、彝、布依的民族服饰和银饰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进行展出。
“我今天穿的是壮族服装,很喜欢。”柳州市湾塘路小学三年级的吴同学,在展品前专心听着讲解。
“你们知道广西有哪些民族吗?‘瓯骆后裔’是指哪些少数民族?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服饰上面的图案,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柳州博物馆讲解员谭晓娜向学员生动讲述着。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江南及岭南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支系繁多,后人称之为“百越”。
《汉书·地理志》这样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即今天的江苏南部以及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一直到越南北部,是古越人集中分布地区。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人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西瓯”人主要生活在今天广西的西江中游及灵渠以南的桂江流域,“骆越”人则主要聚居在今天广西的左右江流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西南部以及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后人简称他们为“瓯骆”。
“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符号吗?你们知道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吗?”谭晓娜讲解着每件展品的前世与今生。
“这个是壮锦,传承历史已超过千年,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纹饰,是壮锦、苗锦等织锦常见的标识,常见的有万字纹、同心圆纹、太阳纹、云雷纹、水波纹、菱形纹、回字纹、囍字纹……
传统纹样作为华夏文明最典型的文化符号,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纹样。每一个纹饰,都是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与传承。
《论衡》有记:“云雷在天,神与百物。”在先民心中,云雷纹有绵延不绝和生生不息之意,更是对自然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每件服饰的纹饰,背后都有深深的含义”。柳州博物馆馆长程州,指着一件瑶族服饰说道。
“八角星图纹这个符号,来自5000多年前安徽凌家滩遗址文明,但在我们少数民族的服饰中出现了,而且直到今天,壮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服饰里,还继续用这个图纹,这是广西世居民族融合和传承中原文明的生动体现,也说明广西世居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融合。”程州在展品前驻足凝视。
在历史长河里,八角星纹主要存在马家浜文化、凌家滩文化等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中国东部地区。
“我们在走访中也看见,类似万字纹这些汉族传统装饰常见纹样,在壮锦、苗锦等一些织锦中,都能找到。”程州常常到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多民族聚集居住区调研取样,感悟着每一个符号的生命传承。
“直到现在,在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服装或饰品中,依然能找到八角星纹、万字纹等先祖文化符号。”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在讲解中,谭晓娜引经据典向游客们讲述着过往与当下。
“铜鼓是古代军队在行军时用来做饭的锅,后来发现敲铜鼓可以鼓舞士气,铜鼓慢慢就衍生出了娱乐、祭祀、礼器等功能。瓯骆人在接触到铜鼓后,融入了青蛙崇拜等文化元素。”程州说道。
学习、借鉴、融入、传承……中原文明与瓯骆文化的融合星空app,在铜鼓里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锻造银饰,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风景线,银头帽、银发簪、银耳环、银手镯、银项圈……琳琅满目,却又各领风骚。
“这件银饰非常有意思,它用螺蛳来做装饰的图案。”程州说道,4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者在柳州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物。我们从每一件服饰或文物里,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这套是1990年的银饰,是一位家长用了7.5公斤白银,为女儿制作的银饰嫁妆。”独特的传承和来历,让这套展品在博物馆里格外受关注。
“这是我用3公斤多银子,给女儿打造的一套银饰,有头饰、耳环、项圈、胸牌、手镯等。”融水苗族自治县非遗传承人马贵兵对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
昆虫、寿字、蝴蝶、战马、花、鸟、壮族绣球……精美的银饰,每个元素都有故事。
为女锻银,寄托的既是长辈的本能心愿,传承的依旧是那份生生不息创造美好未来的祝福和期盼。
“在传承银饰锻造中,我融合了这些年人们比较喜欢的绣球元素星空app,用手工锻丝的方式做成绣球银饰,还申请了专利。”马贵兵的工作室里,也常常接待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
广西少数民族的语言、着装、饮食和风俗习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在《柳州峒氓》一诗中,柳宗元写下“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表达自己要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百姓生活的心愿。
秉着“官为民役,利安元元”理念的柳宗元星空app,在柳州推出许多改善百姓生活的措施,兴教育、倡水利、扬文化,不仅让少数民族百姓接受中原文化,还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川风物、民风民俗加以宣传推广,加强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百姓的沟通和了解。
空地上,身穿侗族服装的吴良锋,带着妻子和两个小孩,拨弄着乐器,演唱着动听的侗族琵琶歌,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老家在三省坡脚下,小时候,就经常和家人、朋友穿着我们的民族服装,到坡上唱歌会友。”吴良锋是侗族琵琶歌非遗传承人星空app,对身边各民族间融合交流深有体会。
三省坡,位于广西三江、湖南通道、贵州黎平三省(区)县交界处,自古以来皆是“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人同心”。
“老一辈主要是侗族人村与村、寨与寨之间的聚会比较多,现在和周边的布依族等其他民族的唱歌会友也越来越多。”吴良锋感受着时光里的每份美好。
侗族服装、苗族服装、瑶族服装……展陈里,少数民族服装古朴典雅的气息,引人无限遐想。
“这件是苗族的百鸟衣,我们在布展时,曾让一个小女孩试穿这套服饰,仿佛看到《洛神赋》提到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那种衣袂飘飘的美。”每每看到精品服装,程州都分享着自己的观感心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民族,都有自家独特风格的服饰。但美好的因子,总会被人传承和发扬。
“这是我们侗族传统的刺绣嫁衣,上面绣了体现感恩元素的螃蟹花图案。”在三江程阳风雨桥景区侗绣体验馆里,栩栩如生的侗族刺绣,与鲜艳的服装融为一体,三江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覃桂珍,讲授侗族服饰的魅力。
“不管是侗族的服装,还是苗族、瑶族的服装,刺绣的图案有各自特色,但在绣法上,各自的方法是相似和相通的。”覃桂珍说道。
展馆里,每件少数民族服饰都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也传承着一个时代的美好。
“展陈的这些少数民族服装,款式、布料、图饰等,看似不同,实又相通,都呈现了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感恩、对家园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这也说明很多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在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转化星空app,美好的元素,在吃穿住行里交融,在生活点滴里流传。”程州分析说。
“壮、侗、苗、瑶等民族的服装里,都还保留有蝴蝶、幸福花的图纹或元素,表达敬畏自然、崇尚美好、创造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和愿望。一个符号,各民族都在使用,更说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的生动场景,不仅在一村一寨的云雾山间留存,更在现代都市生活里绽放。
“今年以来,我们接待了近5000人次的大中小学研学团,各地的学员过来学习侗绣。我们也对侗族服装进行改良,结合现代人对美的追求,把侗族元素融入个性化时装里。”覃桂珍对传承和融合民族元素,不断探索和实践着。
一个民族服饰展,看似平常,却深击人心。一件衣服、一件银饰、一个纹符,串起了广西世居民族数千年的感知和认同,装载的是白云深处的人间烟火,映照的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创新,更体现了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丨何海晔 欧明熙美编丨李云编辑丨林雪娜主编丨李宇宁合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