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app全国买衣服最便宜的地方“99%的人不知道”?

  服装       |      2024-05-28 18:56:54

  星空体育app广东能有这么多批发市场,和它的服装产业聚集效应密不可分。(图/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揭秘广州服装市场有多便宜”“广州的衣服50元买三件”的热搜词条,狠狠让一众外地人开了眼界。个位数的衣服裤子,二三十元的包包,看着一众性价比拉满的衣服,不少人大呼,没想到老广的嘴这么严,不光吃得好,穿衣也是平靓正。

  别怪广东人偷偷藏了一手,更可能的真相是,对他们来说,这么便宜的衣服,早就见怪不怪了。

  让博主们感慨的扫货天堂,实际上是广东的服装批发市场。同零售业相比,批发市场价低再正常不过,毕竟它少了一道中间商赚差价,走货量又大,只图个“薄利多销”。

  不过,批发市场虽常见,像广东这样批发市场极其密集的地方却不多见。广州就是典型代表,据南方财经报道,广州现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约在190家左右,居全国之首[1]。

  别的地方,跑遍全城可能就一家规模化的批发市场,但对地道老广来说,热搜上的批发市场,保不准家门口就有。

  不光是数目繁多,广东的服装批发市场,甚至地理位置优越,多位于城市中心,形成了商圈式的聚集效应。

  譬如十三行商圈,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字,如今则是广州最知名的批发市场集群之一。

  它位于广州荔湾区,以新中国大厦、诚大时装广场和红遍天大厦为龙头,短短400米的路上坐落着几十家商城星空体育app,商户总数超过6000家[2] 。

  从地理空间看,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高度集中在于越秀、荔湾、白云、海珠、天河五个中心城区星空体育app。经营规模排前60的纺织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经营面积合计约440万平米,占全市总和的九成[3] ,差不多有6个故宫那么大。

  不同的服装批发市场,还有自己的细分赛道。像广州十三行商圈以一手工厂货源为优势,沙河商圈主做电商供应,流花矿泉商圈定位中高端服装。

  迷倒众人的“2元裤子、5元T恤”,则主要集中在广州庆丰地区,如石井庆丰纺织城批发市场。因为主要做尾货批发,价格格外便宜。

  除了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也都是批发市场大户。深圳的南油服装批发市场,是外贸服饰最大批发市场之一;东莞虎门的富民服装城星空体育app,素有“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之誉,影响力网络悄悄遍布大江南北。

  可以说,来了广东的批发市场,无论你是想做小镇潮人还是欧美小留,总有一款价廉物美的衣服能合你心意。

  目前来说,广东省拥有内衣星空体育app、童装、女装、牛仔装、羊毛衫等20余个服装产业集群,基本覆盖了日常衣物的全部种类。

  此外,广东还拥有2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5个纺织产业特色名城,和18个纺织产业特色名镇[4]。

  这些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其中星空体育app,广州有着全国第一大布匹市场群和服装市场群,涉及服装及关联企业近5万家,服装品牌商标超7000个,销售额约占全国10%[5]。

  实际上,囿于多雨炎热的气候,广东发展棉纺产业并不具备“地利”。但作为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更大的轻工业类型,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真正答案,在政策的“天时”。细看广东服装产业史,堪称一部缩小的改革开放史。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纺织品总产值在国内的排名尚在14位左右[6]。但牢牢抓住了香港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大幅度向内地投资机会的广东,乘着“三来一补,前店后厂”的政策东风,十五年后的纺织品总产值已经进入全国前三,服装总产量更是位于全国第一[7]。

  到了90年代,珠三角地区又踩中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区域商贸发展如火如荼。工厂与市场的蓬勃发展,让一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财富密码。

  “来了就是广东人”,在户籍及人口流动政策松绑后,大批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到广东,寻找财富与机遇。

  1980年,迁入广东的人口数约106万,低于山东、江苏等地[8];而到了2008年,广东吸纳的外来人口达到了4500万,分别是山东、江苏的3倍多[9]。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加工产业容纳了大批人口就业。而低廉、丰富的劳动力,又反哺了广东服装产业的发展。

  珠三角的很多布匹市场和服装作坊加工集群,前身都是本地村民的自有住宅[10]。城中村租金低廉、工商管理政策松弛,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让广东的服装生产呈现出“小单快反”的区域特色,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减少库存积压。

  康乐村就是个中典型代表。它距离广州中大市场步行仅十分钟距离,是广东最重要的制衣工厂集群之一。

  一篇发表在《城市问题》期刊的论文提到,康乐村制衣厂分布范围极广,甚至会以“垂直工厂”的形式“上楼”。仅有42.65%的企业租赁用地为厂房性质,有50.94%的企业用地实际为住宅[11]。

  同一团队的调查还表明,2008年时,康乐村内近万家企业都并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自由变更经营内容和地点,及时应对市场需求[12]。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贸易商在广东布匹市场挑选布料后下单,不出24小时就能拿到一批成衣,发往全国乃至全球[13]。

  以城中村为载体,广东纺织业各个环节被高度压缩至极小的时空半径中,产业集聚优势被发挥到最大。

  低调出海,打败一众欧美快时尚品牌的千亿级企业SHEIN,正是这一生产模式下的受益者。

  但兴衰常常相倚。劳动密集、产业集聚的特色,既成就了广东的纺织服贸产业,也给它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现实的困境。

  广东省曾在发展纺织产业的计划文件中提到,广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规模偏小,协同发展能力弱,产业的结构布局待优化[14]。

  近五年,广东省纺织服装类工业产品生产总值整体呈下降趋势,服装产量从2018年的48.85亿件,下降到2022年的35.20亿件[15][16]。

  更现实的危机是,随着电商模式的冲击,国内的商贸流通环节更趋透明和扁平化,靠价格和量取胜的广东专业批发市场,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如何将批发模式下的“海量”转为产业升级后的“质量”,成为了广东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中大市场为例,过去十来年里,广州曾数次考虑要将中大市场进行“腾笼换鸟”,在原地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但因根基深厚,牵连千丝万缕,实际执行并不容易。

  2018年,中大附近的鹭江、康乐两村被列入广州市旧城改造计划,并在第二年确认意向,但这一方案最后在一片反对声音中被搁置。

  当时,有中山大学学者指出,“假设马上简单整体搬迁,可能造成对全行业动摇根基性的影响”,只能是“树挪死”[17]。

  到2022年,广州再度推动中大市场搬迁时,则选择了拆分的方式。商贸部分仍然留在中大商圈,服装制造环节则转移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以推动“广州总部+清远制造”的合作。

  至于其发展结果,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今年5月17日才刚刚批复的康鹭片区旧改计划,据广州日报,预计需要花十年时间来完成整个片区的改造[18]。

  时任广州国际轻纺交易园执行总经理杨志雄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提到,城中村制衣的模式有其临界点,随着熟练工用工成本的上涨,一旦超过研发成本,商家就会转向智能制造。

  并且,机器出品的品控很可能更具优势[12]。近年来城中村的小型制衣厂频现“招工难”,侧面印证了他的判断。

  也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前,唯一可以给广东底气的是,当年成就广东服贸产业腾飞神话的“头啖汤”精神,和老广平靓正的生存之道,永远会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