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李宁香港买楼、雅戈尔屯商铺服装巨头抄底楼市

  服装       |      2023-12-14 09:47:07

  半岛平台为了回流资金,多家规模房企加快了抛售资产的节奏,商办及酒店类资产出售持续高热;在此背景下,“煤老板”、酒业大亨等一批人却先后以不同形态进入楼市。近日,服装企业也加入该行列,但市场反应却截然不同。

  12月10日晚间,李宁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的方式购买恒基兆业位于香港北角的一幢大楼“港汇东”,物业的一部分用作集团于香港的总部。代价为22.08亿港元,预计将于2024年1月28日或之前完成此次交易。

  在香港楼市价格不断下跌的背景下,市场对李宁的这一动作并不买账。12月11日收盘,李宁股价报收于18.3港元,下跌14.29%,刷新2020年3月以来新低半岛平台,480.43亿港元的最新市值较上周五蒸发80亿港元。

  对于11日股价大跌,李宁方面回应表示:“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是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22年香港门店开业以来,海外拓展已提上集团业务规划之中,我们预计2024年会启动李宁海外业务的拓展半岛平台,并希望在海外通过品牌运营,建立海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建立海外品牌经营的模式,为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打下基础,使之成为李宁集团的成长引擎之一。”

  根据公告,李宁拟收购的物业是一整幢楼宇,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尺,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尺,包含22层商业/办公空间及两层零售区域。

  该物业于2023年12月5日的估值,即由买方委任独立物业估值师评估为24.6亿港元,与收购价22.08亿港元相差2.52亿港元,从这一差值看,是有抄底香港楼市的可能,但是叠加该物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香港楼市的现状,是否真正能实现抄底还有待观察。

  一方面,李宁此次收购的目标公司2022年度营收为4954.96万港元,除税后亏损为8035.79万港元。此外,目前该物业租户均为独立第三方,李宁后续将会与现有租户续约,但仍有部分物业空置,需要寻找新的租户。从这一业绩和出租率来看,李宁或许还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才能通过这一物业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近期香港楼市持续疲软。12月4日,衡量香港市场景气度的美联楼价指数最新报140.78点,按周跌1.13%,已连续下跌16周,本年迄今楼价跌3.6%半岛平台,创逾六年半新低。

  此外,12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半岛平台,香港楼市气氛保持审慎,虽然政府在10月底调整楼市需求管理措施,但成交只略有回升半岛平台,整体仍低于上半年平均水平,楼价继续偏软。

  此外,陈茂波指出,香港住宅楼价在前10个月下跌4%,7-11月的每月平均成交宗数只有约2800宗,较上半年下滑35%,成交量仍在低位徘徊。非住宅市场方面,第三季度继续淡静,交投维持疏落,售价和租金维持窄幅震荡。

  根据高力国际披露,香港2023年第二季度大宗交易量为26.6亿港元,创19年来最低。其中办公楼成交占比38%、零售商业成交占比32%、酒店及服务型公寓占比18%、工业园占比12%。

  综合上述因素,买楼行为是此次李宁股价大跌的“导火索”。但是,市场反应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在李宁还是“国货一哥”的时候,大家愿意为其买单,但是,到2022年之后,李宁“高端化”策略明显乏力。阿迪达斯、耐克等外资品牌及安踏等国产品牌持续发力,对李宁形成了挤压,加上市场国潮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使得李宁“高端化”的转型之路充满坎坷。

  与“高端化”进程相同步,为了触达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李宁还同步大举开店扩张。财报显示,2022全年,李宁净开店695家。但是,更多的店面不只没有帮助李宁俘获更多的消费者,反而增大了其经营压力。

  据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李宁营收达到了258.03亿元,同比增长14.31%。净利润录得40.6亿元,同比仅增长1.32%,远低于营收的增速,开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因高端化与开店并行的策略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2023年,李宁开始主动降价和关店。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李宁门店数减少至7448家,净关店数量达155家。

  从2023年中报来看,李宁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0%,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为了促销,再度增加了线上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折扣力度,导致毛利率48.8%,同比下降1.2%。与此同时,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却从2022年的55天上升为57天,货品积压更为严重。降价和压货并存,表明李宁的高端之路已经走到最为坎坷的路段。

  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的时候,李宁选择了国际化战略布局。尽管公司强调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是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依旧无法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12月12日,李宁发布公告称拟根据股份购回计划动用不超过30亿港元的资金购回股份,比之远期发展规划的不确定性,股份购回计划显然对“救市”更奏效,12月12日,李宁(02331.HK) 股价报收于18.3港元,上涨4.37%。

  与李宁相似,另一家以服装起家、被称为中国“衬衫大王”的企业雅戈尔近一年也在不断“囤”商铺。

  尽管以服装起家,但地产和投资业务是其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不断调整,地产业务发展受限,雅戈尔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到“服装业务仍是集团未来发展的核心”,但雅戈尔彷佛并没有完全放弃地产板块,仍热衷于收购核心城市物业资产。

  近日,雅戈尔以6.8亿元收购美邦服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大科甲巷43号的店铺,此商铺总建筑面积约1.07万方,位于知名商圈成都春熙路附近。

  这是雅戈尔第4次收购美邦服饰的商铺资产,前后加起来已合计斥资约13亿收购了美邦服饰四个商铺,分别位于武汉、贵阳、沈阳及成都。

  2022年10月,雅戈尔买下美邦服饰武汉光谷世界城西班牙风情街一栋店铺,店铺共3层,总建筑面积3810平方米,成交总价1.9亿元。2022年12月,美邦服饰向雅戈尔出售贵阳市中华中路145号店铺,店铺共3层,总建筑面积2938平方米,成交总价1.3亿元。2023年6月,美邦服饰出售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店铺,建筑面积逾1.04万方,协商交易价格3亿元。

  雅戈尔在相关公告中表示,购买商铺是为了持续发展时尚产业,进一步落实“大店战略”布局。但是,作为服装界的知名地产玩家,也不能排除雅戈尔从地产角度投资布局的可能性。

  根据仲量联行最新数据统计,中国商业地产市场也在快速复苏当中。2023年三季度亚太区商业地产投资总额为213亿美元,同比下降22%,而中国内地交易总额达到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已成为亚太区最活跃市场。随着投资思维的转变,商铺所展示出的良好回报率,预计将有希望成为新的长线资产。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雅戈尔多次收购商铺,有可能是意在转战商业地产,也是其地产投资思路的一种转变。

  据公开消息,1992年,雅戈尔联合澳门南光公司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宁波收购了7宗地块,从此进入房地产行业,是中国服装行业最早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民企之一。迄今为止,雅戈尔累计开发各类物业约300万方。

  从2004年开始,雅戈尔开始在地产界崭露头角,先后在苏州、杭州、上海等地拿下“地王”项目,成为当时的地产“黑马”。

  高峰时期的2014年,雅戈尔地产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地产业务营收占到上市公司总收入的72%。

  即使在2019年到2021年,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谷期,雅戈尔在土拍市场上仍活跃,房地产项目主要分布在宁波、上海、兰州、德宏等地。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0月,雅戈尔以17.56亿元总价竞得上海临港一宗建筑面积为11.1万方的住宅用地;11月,再以19.42亿元、溢价率1.57%,竞得宁波1宗建筑面积9.32万方住宅用地。

  虽然一直在拿地补充货值,但雅戈尔并不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始终停留在小型区域房企上,2020年,其地产销售规模为129亿元。

  虽然维持小规模经营,但地产业务一直为雅戈尔带来稳定可观的利润。年报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0年,雅戈尔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累计约137亿元,2015年以来该板块每年均能为公司带来超过10亿元的净利润。这也是雅戈尔始终坚守地产业务的动力。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雅戈尔服装业务整体营业收入63.17亿元,净利润6.2亿元;地产业务整体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增长25.06%,净利润23.01亿元。地产业务利润是服装利润的三倍有余。

  然而在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之下,雅戈尔的地产业务同样遭受冲击。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雅戈尔的地产业务营收达23.70亿元、净利润3.3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1.54%、85.65%。受此拖累,三季度雅戈尔营收74.58亿元,同比下降41.85%,归母净利润26.93亿元,同比减少约15亿元。

  在投资方面,雅戈尔累计投资超20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宁波银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上汽集团、科大国创等,并组建了专业的股权投资管理团队,还出资成立了私募机构凯石投资。

  年报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3年中,雅戈尔的累计投资净收益达476.4亿元,归母净利润总和为540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雅戈尔投资业务收回资金6.98亿元,净利润17.11亿元,同比增长29.51%,占公司利润总额的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