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提升时尚江南文化软实力 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服装       |      2023-09-20 22:29:24

  半岛平台) 9月20日,以“何处觅江南”为主题的2023苏州国际时装周暨第二十三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在江苏常熟开幕。

  本届服博会围绕“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江南文化品牌塑造”3大核心主轴,打造集商贸交流、产业大会、时尚发布、品牌赛事、产业对接于一体的专业平台,以苏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盛景,勾勒“江南文化”版图,以时尚精神塑造“江南文化”品牌,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秦猛在致欢迎辞中表示,常熟将始终坚持把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既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当好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的“领跑者”,又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人才团队、知识产权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生态,当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引领者”。常熟有基础、有信心为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先行,努力打造成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高地。

  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理事长高德康在致辞中表示,2023苏州国际时装周暨第二十三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的举行,打造了行业资源汇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平台,推进苏州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让本土纺织服装品牌企业走出常熟、走出苏州、走向世界,发出来自江南半岛平台、来自苏州的时尚强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在讲线苏州国际时装周暨第二十三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将纺织服装产业与千年的江南文化相结合,一方面是落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另一方面也在为产业链创新、数智化变革、品牌化发展凝聚多元化的产业力量。通过这一新平台的创新展示,将进一步强化常熟在全球服装和时尚产业中的地位,助力本地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半岛平台,同时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助力打造“江南文化名城、休闲服装之都”。

  2023苏州国际时装周暨第二十三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聚焦数智创新、科技变革、可持续时尚、跨界融合、设计美学等方向,打造“高、精、专、全、实”的活动新模式,规划了“展、会、秀、赛、节”的活动脉络,以展促贸、以会带学、以秀呈尚、以赛聚才、以节拓市,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集聚成长,加速城市品质的提档更新,创造国际化、多元化新平台,打造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变革,进而树立苏州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标杆。

  活动上,江苏省工信厅邀请行业知名专家、集群链主企业负责人、专精特新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组建江苏省高端纺织集群专家委员会半岛平台,对集群和产业链发展方向半岛平台、技术攻关、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生态构建等进行把脉问诊和提供决策支持,聚力培育高端纺织集群和品牌服装家纺产业链。

  开幕式上,对上月正式发布的《关于支持建设苏州高端纺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工作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为落实《意见》精神,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的金融服务力度,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十大银行,现场为苏州服装企业提供28亿元授信额度,全链路支持苏州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

  开幕式现场,围绕数字经济,常熟服装城深度链接行业资源,联合抖音电商发布“织造中国”产业带助力计划、成立数字时尚产业联盟和长三角直播产业联盟,并举行成长型品牌大会、跨境贸易发展大会、长三角直播电商行业数字赋能大会,持续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助力纺织服装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由新中式潮流设计师化高峰和知名独立设计师叶青联袂呈现的巡礼走秀。

  作为读懂江南服饰文化的“最美窗口”,2023苏州国际时装周还聚合了百余家江南特色品牌服饰资源半岛平台,创新打造了“觅江南”苏州时尚供应链展,探索江南文化的多元交融,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深厚的江南文化内涵和底蕴。

  2023苏州国际时装周暨第二十三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的成功启幕,展示了苏州纺织服装产业取得的成就,从文化名城到产业新标,在承载智能制造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时尚江南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苏州之力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做中国式纺织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