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赫山区广场舞服装产业发展一线观察

  服装       |      2023-09-12 11:04:52

  半岛平台9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赫山区泥江口镇的湘银之舞服饰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在这栋崭新的现代化大楼里,每个楼层根据工序配备了智能生产设备。只见衣服配件和辅料在吊挂轨道上丝滑地“飞舞”,待工人伸手拿下,快速缝合后,再“飞”往下一个工位。“三楼剪裁半岛平台、熨烫,二楼缝纫、拼接,一楼接单、发货。从三楼到一楼,就是整套生产流程半岛平台。”湘银之舞负责人何少雄告诉记者,新建厂房进行智能升级后,产能提高了30%左右,一天能生产5000件广场舞服。做好一件衣服,平均1分多钟,最快只需40秒。“这么快的速度,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半岛平台。”看着眼前飞速运转的设备,何少雄的父亲何斌不禁感叹。作为最早开始做广场舞服的老手艺人,何斌告诉记者,赫山区能形成如此庞大的广场舞服生产规模,是40年产业基础的沉淀。

  20世纪80年代,我市着力打造“轻纺城”,制衣、制袜、生产缝纫机的国有企业蓬勃兴起。到了90年代,因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原来红火的国有企业逐渐被淘汰,部分下岗工人放不下缝纫手艺,尝试经营小作坊。凭借精湛的手艺、舒适的布料、低廉的价格,赫山区生产的瑜伽服、母婴服等很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可好景不长,因市场需求往高端化方向发展,传统生产跟不上时代进步要求,服装产业再次走向低谷。“感觉蛮多人跳广场舞,是不是可以生产专门的广场舞服呢?”2012年,在外经商遇挫的何斌打算回乡发展,看到逐渐兴起的广场舞风潮半岛平台,敏锐地看到了商机,认准做广场舞服是一条出路。

  衣服做出来不难,难的是卖出去。随着网络销售的兴起,赫山人再一次把握住了风口。2013年,阿里巴巴到益阳做地面推广,何斌交了1688元入驻费,抢抓线上发展机遇。同一天,与何斌年纪相仿、差不多同时起步做广场舞服的蔡正兵,也交了入驻费。一家家接连入驻,这群平均年龄近50岁的服装老板,纷纷开起了网店。

  上阵父子兵。2015年,何少雄研究生毕业,原本专业是建筑设计的他,跟着父亲何斌干起了服装设计。“90后”的何少雄不仅懂设计,还擅长电脑、懂电商。在他的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网络销路很快打开,产品主要销往江西、河南、广东等地,最远漂洋过海卖到了美国,“我们的单品日销1万件,一度超过了全国知名运动品牌。”

  十年时间,随着产品体量越做越大,原本的传统小作坊升级成了现代化的公司,员工人数从十几个“扩员”到了100多人,年产值也从几十万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00多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做成全国第一的广场舞服生产企业。”而立之年的何少雄,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是‘父子兵’,我们是‘夫妻档’。”蔡正兵之前一直做内衣,2015年转型生产广场舞服,公司开在益阳高新区朝阳街道,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但随着广场舞服装不断更新换代,消费者需求升级,企业家普遍感觉产业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何少雄告诉记者,在服装设计和性能要求方面,以往的广场舞服功能要求不多,现在消费者希望舞服能更日常化,不仅要跳舞能穿,而且要运动、散步、休闲都能穿,这就在质量和款式上都提出了新要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