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校链企”创新推进校企融合发展半岛平台

  服装       |      2023-08-15 21:02:25

  半岛平台近年来,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坚持“服务发展、引领发展”办学理念半岛平台,紧紧围绕山东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开展“校链企”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政校社企共享共建,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校企合作企业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实训过程中,山东服装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智能制造专业学生白林洋组织技术攻关团队,初步实现了条格面料100层精准定位铺布技术创新,成为条格面料全自动智能化多层精准铺布新技术引领者。”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院长马培安介绍,这一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了泰安市服装产业数智化技术发展。

  早在去年暑假,白林洋在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实训过程中,发现条格面料无法实现批量铺布。开学后,他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岱银集团、学院科研处和信息工程系教师的支持下,与同专业的部分学生组建了“布局”团队,着手解决条格面料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铺布裁剪的技术问题。

  经过反复实验,团队运用AI扫描仪定位补偿算法和张力敏感度算法,对布料张力和位置进行精准计算;通过点云曲面补偿算法,感应接布、拉布机器人两次运算,根据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发出PLC程序,进行云平台AI智能学习,一键完成100层内铺布作业,误差降至毫米级。

  这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以专业之力,推进校链企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围绕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了32个专业,形成了“以服装、艺术类专业为龙头,以旅游、财经类专业为重点,以机电、智能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校链企”深度融合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分工,保障“校链企”落实落细。

  今年,学院举办了“校链企”融合供需见面会,共有85家重点企业参加,覆盖了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13条产业链的人才和岗位需求。学生在校园内与重点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增加了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岗位的深入了解。

  学校根据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调整专业结构,为企业培养紧缺技能人才。通过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为企业解决人才之“渴”,让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同时,延伸人才共育“触角”,送教入企,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引擎”。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今年以来,学校开展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让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更具优势和潜力。实施“7010工程”半岛平台、开展“12310行动”,为毕业生就业搭建温暖港湾,组织线上、线下双选大集,不断拓宽用人渠道。

  校园里,泰安市大型仿真实训基地正在加快建设,“泰山纺织服装大讲堂”开讲,“招商大使”为精准招商牵线搭桥……这是学校推动“校链企”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缩影。

  学校把学院的人才、科研、学科专业优势与泰安市对资源、产业优势全面对接,积极探索人才共育、技术共研、资源共享、招商共促、项目共建的特色发展路径半岛平台。以泰安市大型仿真实训基地为平台,努力建设泰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为“校链企”深度融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与企业共建纺织服装产教联合体,专家教授为产业链专班及商(协)会进行技术指导、出谋划策;产业链和学院共建以“泰山纺织服装大讲堂”为主要形式的纺织服装学术流平台,组织学院和企业有关专家和教师到“泰山纺织服装大讲堂”授课。

  日前,泰安市“校链企”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召开,学校与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商(协)会、产业链专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签署“订单班”联合培养、“产教研”合作交流和“送教入企”协议,授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教师联企赋能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为客座教授,专业教师入企挂职,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研、资源共享、招商共促、项目共建”的合作模式和特色发展路径。

  学院实施政半岛平台、企、校、社“多元一体、项目主线、互利共赢”的校城融合发展模式,与泰山区、宁阳县、东平县等县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泰市政府合作建设“全国特色毛呢小镇”项目,与泰山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科教产融合联盟”,与市直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加大市级科研平台“泰山汉服文化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现代汉服智能化新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的合作力度,与“中国校服面料研发中心”“校服智造基地”开展研发合作。

  学校还与企业联合申报“服装自动加工设备的研发及应用”“工装裤生产技术改进”项目,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采用“1+M+N模式”(1家牵头企业+M家合作企业+N个专业)建立产业学院半岛平台,将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引入教学场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际生产进行实训教学,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校链企’的核心,是校企有效链接、深度链接,目标是协同发展、创新发展,打造更加紧密、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校企融合命运共同体。”学校党委书记郝燕说道。(李金强 赵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