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因聚而生数智有为华为云携手共绘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服装       |      2024-03-17 14:52:57

  半岛平台因聚而生,数智有为。3月14日-15日,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于深圳启幕。华为携手万千伙伴汇聚一堂,共探强化“伙伴+华为”体系的路径和价值,共商未来机遇与增长空间。

  3月15日,在同期举办的华为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论坛上,华为(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华为云将携手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潮阳区服装制造与龙华区时尚产业协同优势,针对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在研发设计半岛官网、生产制造、数字营销等方面的行业痛点,以数字赋能产业,基于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联手行业生态伙伴,共同推动潮阳区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智化升级,进而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汕头市潮阳区委常委、副区长游坤色(左)深圳市龙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志斌(中)华为云广东产业发展总经理段晓敏(右)

  纺织服装产业是潮阳区目前最大的支柱产业,潮阳区现有纺织服装企业6617家,其中规上企业315家,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86.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71.7亿元的50.07%,占全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的72.05%。潮阳区持续紧抓汕头推进“四大工程”的有利契机,创新发展家居服装、功能性内衣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该区提出“苦练内力做强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目标,把握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潮阳的契机,发挥谷饶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区域品牌和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实施全产业链优化提升,加速集群化发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时期。潮阳区委全会曾提出,要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构建具有潮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纺织服装产业作为该区最大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其数智化发展不仅关乎产业本身,更是推动潮阳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中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部署及“鼓励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的要求,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华为(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应运而生。

  此次,华为云携手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通过搭建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深圳市龙华区、汕头市潮阳区两地产业关联性强、要素互补的优势,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纺织服装产业体系,为潮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智赋能。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在此次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龙华区作为深圳市的时尚产业高地,将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经验半岛官网,对潮阳区的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指导及协作,发挥“领头人”的关键作用。

  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作为该项目的“硬支撑”,将提供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并出台专项政策,未来支持区内纺织服装企业使用赋能中心提供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注入引擎。

  华为云作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提供方,将发挥其在云计算半岛官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为潮阳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与技术、培训赋能、生态建设半岛官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服务。

  此外,华为云还将借鉴其在龙华区大浪(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将创新中心服务平台延展至潮阳,帮助本地企业加入华为生态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单行快、双行远半岛官网、三行稳。在本次合作中,三方将基于“1+3+5”的战略布局——1个中心“华为(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3大平台“能力平台、服务平台、生态平台”、5项工程“技术赋能、标杆打造、聚焦生态、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加速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升级。

  基于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华为(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在纺织服装企业、工厂等经营生产场景的充分应用,持续探索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打造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产业层面的深度融合,更是深汕两地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华为云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的能力,潮阳纺织服装园区的管理、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方案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应用落地,为园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华为(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将成为潮阳区乃至整个汕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它将汇聚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潮阳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潮阳区纺织服装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在华为云等企业的助力下,潮阳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孕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