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河南推进乡村振兴这样做:扶持100个以上乡镇发展服装产业

  服装       |      2023-09-05 14:09:39

  半岛平台”座谈会,会上,河南省乡村振兴局、省直相关单位、部分市县乡村振兴局、乡镇等主要负责同志和服装企业代表出席,就发展乡村服装产业的相关做法及工作谋划进行研讨交流。

  河南乡村服装产业,正赋能越来越多的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河南的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分布在各县域,且产业集群各具特色:郑州女裤,安阳、睢阳婴幼儿针织童装,新乡、项城医护服,长垣职业装,光山、台前羽绒服,镇平毛衫,穰东裤装等传统特色服装产业集群,叫响全国。周口、商丘、信阳、淇县、西平等转移集聚式品牌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影响力日盛。

  会上,来自宁陵、息县、淮滨、西平、商水、泌阳、夏邑、沈丘、上蔡、濮阳半岛平台、安阳、邓州等多地的服装企业代表、乡镇主要负责人分享了服装产业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企业发展情况。

  “我们来到河南四年半的时间,亲眼见证了河南在服装产业转移中的变化。”说起河南服装产业近几年的崛起,宁陵人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云对此深有感悟,“这四年多,我一直奔走于河南和江浙两地,在服装产业上,两地已形成了此起彼落的状态,河南的服装厂,快速多起来,宁陵县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加在一起已达100多家。”

  吴晓云分享道,当初之所以选择来商丘,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当地开展国际贸易,另外,再开3至5家小型的工厂,扩充生产力。”

  依托资源禀赋,服装企业落地县域、乡镇,也给当地增加了就业岗位,在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上,发挥了有力作用。

  淮滨县借服装产业转移大势,在国机集团、苏美达服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的品牌影响和带动下,全县产业整套供应链快速发展,已拥有企业212家,正在向着中西部最大化纤纺织基地目标迈进。

  相关负责人熊奇浩介绍,公司创新探索“服装总厂+加工车间”的“1+N”产业帮扶模式,即依托淮滨苏美达服装加工总厂这一个中心,在乡镇或村建立N个帮扶车间,由总厂实行统一管理,将技术、裁剪、后整、仓储等生产环节统一设在总厂,将用工最多的生产环节放在乡镇帮扶车间,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全厂就业在岗667人,累计解决就业2655人次,员工平均月收入3700元,班组长月工资最高可达7200元半岛平台。”

  还有来自西平县的蚕神源服饰有限公司,是沃尔玛在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毛衫生产基地,截至目前,蚕神源公司累计投入设备和培训费191万元,在西平县建设缝盘点17个,“缝盘点”稳定就业人员200多人,在西平周边县市建设“缝盘点”20个,培训人员达1200多人,在“缝盘点”的有力支撑下,2022年公司商品毛衫生产量突破304万件。

  夏邑县罗庄镇,也在服装产业发展中一路高歌。罗庄镇党委书记姬志强介绍,目前,本地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已达128家,实现年销售额4个多亿,带动就业3800多人,其中,吸纳就业脱贫劳动力570多人,工人月平均收入4000-5000元以上。

  2021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服装和相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0—50家,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10—15个等目标,并且从财税、融资、人才、企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6年开始半岛平台,中国服装的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转折,迎来了‘产能为王’的时代。”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提到,服装行业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服装产业必然向中西部转移,这给河南带来了重大机会。“产能为王的时代,订单跟着产能跑,产能跟着工人跑,哪里有人哪里就可以发展。河南服装现在及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要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半岛平台,做大做强产能规模。”

  此外,李刚建议,各地发展服装产业过程中,要开发打造“极致单品”。“以驻马店为例,这里正在打造全球防晒衣生产基地,要聚集从面料到辅料,再到人力、设计、装备、产业生态等全产业链要素,才能抢占市场话语权。”

  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一级巡视员郭建军指出,河南抢抓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恰逢其时。“纺织服装产业切口小、易导入、门槛低、污染小,适合现阶段县域、乡村工业化进程;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保障,更是为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难得优势。”

  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郭建军建议,一是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优先支持有积极性和产业基础的县乡镇,形成“头雁效应”,打造服装名镇、名村;二要拓展规模、提质创优。以产能为王,做大规模,同时进行产业升级、品牌打造;三要强化行业组织、促进链式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招商引资、行业自律等方面作用;四要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各地政府要在土地、融资、用工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培育市场。

  《关于促进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印发,提出了服装产业发展目标;今年出台的《河南省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把轻纺产业集群作为全省六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着力培育壮大。河南发展乡村服装产业,政策优势明显。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仓在座谈会上指出,河南谋划推动乡村服装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对于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服装产业,河南有政策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更有产业基础优势。”刘保仓说道,“河南省位居服装产业前端的棉纺、化纤、纺织机行业优势明显,纯棉纱产量居全国第二,化纤行业的粘胶纤维长丝、氨纶、尼龙工业丝产能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三、第一。多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巧媳妇’工程,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我省服装产业在国内的位次有了较大提升,2022年服装产业总营业收入居全国第10位。”

  把握乡村服装产业发展方向,更好推动乡村服装产业发展,刘保仓指出,“要聚焦实施‘百镇千村’行动,抓住东部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在全省扶持培育100个以上的乡镇、1000个以上的村,因地制宜发展毛衫、鞋帽、防晒服、童装、女裤等,打造乡村产业样板;建立安全、绿色、智能等标准体系,树立乡村工厂标杆。”

  在推进实施中,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在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科学谋划推进。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平原农区、人口集中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乡村服装产业。鼓励从事服装产业的家庭生产、手工作坊及中小企业在人口集中区域内集群化发展,有条件的企业集中到园区标准厂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半岛平台,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深化区域品牌建设。

  二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创新产业带动模式,推行“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总厂+帮扶车间”等产业帮扶模式,发展高质量服装加工庭院经济,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着力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资金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服装产业项目,及时安排衔接资金予以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向乡村服装产业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向乡村服装产业提供专项金融贷款服务,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加大低息借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强化服装产业发展资金保障。用地方面,将服装产业用地纳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用于发展服装产业。人才方面,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载体,实施“河南织女”技能人才培训专项,大力推进“巧媳妇工程”,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落实“招才引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