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衣服上新的速度不以季度论,而是以天来计算。超过H&M、Zara、优衣库,迅速霸榜海外热门购物应用,估值一度破千亿美元......众多光环加身,时尚圈的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以“大音希声”为取名含义,低调的SHEIN(希音)在圈内被热议的话题,少不了其以“小单快返”著称的柔性供应链。这可是连不少跨境电商巨头和国际同行们都会眼红的存在。
近日,Forever21、Reebok等时尚品牌的母公司-SPARC集团披露SHEIN收购其三分之一股份,并提及“期待在产品创新、线上销售扥各领域SHEIN为其提供新的增长空间”。牵手SHEIN的背后,国际快时尚们瞄准的正是其独创的按需生产模式,也是其柔性供应链的魅力。
“中国不缺供应链资源,但能垂直至某个领域,把上下游海量供应商以有条不紊、高效运转的模式充分衔接,并输出自己的标准,这是SHEIN长久深耕的结果,也是其柔性供应链令人叹服的地方”,供职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目前负责卖家管理工作的业内人士苏菲(化名)告诉南都·湾财社。
SHEIN的这套创新在产业上的叫法就是供应链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化。其自主品牌SHEIN凭借其创新的供应链数字化,能做到更及时洞察消费者需求、按市场需求供应不造成浪费、最终带来更加高性价比。这让SHEIN跻身ZARA、耐克等时尚品牌榜单成为受海外消费者最喜爱的时尚品牌之一。SHEIN到底如何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它的供应链到底“柔”在哪里?南都·湾财社探访其金牌成衣供应商及上游面料供应商,或许能窥见一二。
不过,随着中国供应链的出海红利因疫情而加速展开,赛道也迎来新一轮激烈追逐。一时之间,本土跨境电商,诸如TEMU、TIKTOK、速卖通等都在加紧扩张,不约而同力推针对供应链卖家的全托管模式。
作为唯一深入产业链改造和整合的玩家,今年5月,在自有品牌之外,SHEIN的平台模式也进一步迭代,以“自营品牌+平台”双线发展的独特模式支持更多优质产品与品牌国际化发展。
已在时尚供应链筑起不浅护城河的SHEIN半岛平台,能否在新追兵的挑战下,走好双线发展的新路径?过去在垂类服装供应链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上积累的经验,又能否复刻在链接度更广的模式上,行业期待解答。
“做品牌女装会有明显的淡旺季,但是做SHEIN没有”,厂长吴宇(化名,下同)告诉南都·湾财社。2018年初次合作SHEIN,如今变身SHEIN在成衣环节的金牌供应商,吴宇所在的纺织服装企业可是东莞当地为数不多、能做大规模“小单快返”的企业。
早于十三年前就入局时尚赛道,吴宇的服装厂接手的品牌大客户不在少数。与传统服装品牌分春夏秋冬两季、需提早半年设计生产备货的模式不同,SHEIN的款式更迭迅速。这反映在生产端,就是“小单快返”。
相较于一开单就备半年大货,SHEIN给到供应商的起始订单多以一两百件的“小单”来测款。根据销量等多重维度监测,如果款式有在网站卖爆的潜质,第二批不同颜色同款服装的跟单就会马上到位。复测再次确认爆款潜质,大体量的生产订单就会下发至供应商工厂。这种方式让服装生产和供应更能匹配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大大减少过去因为预测和企划相对滞后带来的高库存风险。简单说市场需要的和品牌实际供应的能实时拉齐。
“从收到工艺单到生产,一般一周出货”,吴宇讲道。而要同时管理那么多碎片化的订单,保证交付的质量和效率,实时在线数字化协同是必不可少的。细至每一道工序与动线的优化,大到厂端的全场景数字化管理,与SHEIN协同共建,吴宇所在的纺织企业早已变身数字工厂。
在二楼的裁缝组装车间,每个缝纫工人的抬头位置都挂着一处数字屏、右手侧方位则吊着可移动的布篮子。随着数字屏下达任务指令,女工们只需要完成指定的缝纫工序并把完成的衣物组件放进篮筐,按下按钮,布篮子就会顺着导轨自行前往下一道生产线。
而在生产车间正中央的数字大屏,则清晰记录着生产间正在发生的业务流转。不足半日功夫,厂内当日要生产1.5万件的总目标已经完成1万有余,“厂内有8条产线,今天都还算轻运转半岛平台,往常日均三万件有多,一个月都能做七八十万件衣服”,吴宇分享说。
“虽然小单快返在服装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过去包括现在还有很多服装厂,很难落地‘小单快返’的原因也很多客观现实因素。”在吴宇看来,第一,做“小单”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机器开机打版的成本并不低,因为这会占用单独的产线,如果后续订单量跟不上那这算不上好买卖;第二,随着时尚不断追求新意,要做到“快返”并不容易。它需要多方面的投入,比如数字化设备、精细化管理、让碎片化的订单也能产出一定标准的品控、质量和效率,甚至强大的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做支持辅助半岛平台。
而这,恰恰是SHEIN愿意下苦功投入的。从前端生产到后端管理,SHEIN为“小单快返”生态下的合作伙伴们搭建出一站式柔性基建。华高服饰工厂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作为华高服饰的负责人,张胜(化名,下同)回忆团队最早与SHEIN的合作始于五年前。彼时,刚接手SHEIN的订单,张胜很快发现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优势不满足质检要求,现有的管理水平也无法支撑持续扩张的生产体量。
怎么办?找来SHEIN的跟单和买手,张胜带着团队跟着学起了生产管理,并参观了其他SHEIN的供应商工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回厂后,张胜和团队一起制定了一套车间承包制,管理团队负责采购设备、设置产能目标,而生产管理的权限给到厂长,最大程度地激发管理人员和工人的主动性。
完善后端管理、持续提升人效,在大刀阔斧地试验管理规则的同时,张胜赶上了SHEIN供应商数字化的管理工具迭代的好时候。作为第一批种子用户,张胜报名参与。从库存管理系统到排产系统,数字化工具怎么才能有用、好用,张胜把反馈实时给到SHEIN团队的研发小组,在密切沟通中把数字化的工具迭代落地到了各个业务环节。
此外,张胜还会和团队定期参加SHEIN的培训和交流,一起解读后台信息、分析流行趋势、学习服装质量管理,实实在在地提升备货精准性、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据张胜介绍,SHEIN会召集工厂尾部,技术部,厂长等进行培训,还会分享SHEIN的收货标准,如服装尺寸要求,整洁度,以及物理、化学属性的标准,让供应商能按照标准生产。将赋能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管理运营和生产工艺流程中。
供应链的提质升级,实实在在反映在产能的攀升上。从2020年与SHEIN合作之初,华高服饰工厂一年的产值大约2000万,第二年就翻了五倍产值攀升至亿级,张胜表示目前业务仍在持续增长中,预计2023年仍将有一个明显涨幅。
在张胜看来,SHEIN不仅在推动服装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跨境出海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和带头角色。除了数字化工具,也给到出海链路各大环节的标准和方法,作为供应商,只需要跟着SHEIN的节奏,就能获得持续的发展。而对于新供应商,他们会得到更多的赋能和选择。
把供应链做“柔”,让链条中每个最小单元的供应商数字化,即打造数字化生产工厂,只是其中一环。而拉通上下游、让全链路各环节数字化,环环相扣的“柔”,才能实现整个垂直产业链高效互联互通、让生产要素在各环节流转中价值最大化。
在SHEIN的产业链条里,除了成衣生产、制作,上溯至成衣之前的面料、又或者数字工厂里会用到的数字设备、仓储、物流,都进行了数字化打通,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在全链路流转中都是实时可视化,及时进行资源和要素的匹配、调度和规划。
“因为有SHEIN大体量的合作做背书,上游服装原材料的筛选相对也会更合理、更有要求、质量也会有保证”,靠近SHEIN的知情人士透露。同一时间,这大大提升各链路衔接的速度,“SHEIN订单下发成衣厂,需要什么样款式的布料,能从哪些地方采购,目前市场销量如何,是否需要提前采料备货,这些信息都会精准地给到相关环节企业”。
廖飞(化名,下同)是位于佛山顺德的数码印花厂的负责人,给成衣厂商供给指定数码花纹的面料,从接到订单到送达客户,这个时效往往在24小时。为了按时送达,廖飞还自配了10辆车的物流运输队。站在厂里的数字大屏前,每一笔订单的下单时间与出货时间、以及工序监测,都逐一呈现。
快至24小时达的数码印花厂,厂内工作人员在操作机器,相较于传统工厂人效可以提升十倍。
与吴宇的成衣厂一样,廖飞的数字工厂同样得到了SHEIN的深度支持半岛平台,包括数字化技术、全链条柔性方法论、标准,还有组织管理培训、甚至工厂建设的资金补贴。除了给SHEIN成衣厂供给面料,廖飞同样有来自各地品牌的订单。“很庆幸有SHEIN这样一个客户帮我们度过三年疫情半岛平台。除了解决服装行业淡旺季的痛点,SHEIN对于产业链从业者更大的意义,是学习了方法论。”
85后的廖飞以设计起家,在服装行业扎根十余年,深知产业升级需要借力科技与数字化,也需要人员管理、跟单运维等全方位的优化与提升。但,从哪里开始入手、以及如何筛选适配的升级方案,令廖飞头疼。从2018年初次牵手SHEIN到前年全面升级合作,廖飞跟着SHEIN探访过众多智慧工厂、也带领团队参加过不少内部供应链管理培训。
在廖飞的工厂,超过7成是新员工,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而这些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和操控机器干活。全自动的现代化立体仓库、长着“眼睛”能卸货搬货的机器人,扫码就能准确验收布料质量的数字设备,相较于同等面积动辄千人的传统印花厂,廖飞的数码印花厂总共就一百人出头,人效提升至少10倍。
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廖飞的数码印花厂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相较于过去布料印染需要不同颜色层层拓印、化学染料极易造成大面积水污染,数码印花效率更高、过程中零耗水。
电脑制作好花样,预印在白色纸张上,确认效果无误后便可大批量翻印到白布上,甚至连后期需要裁剪拼接的布片形状都可以事先排版好,尽量减少布料浪费、节省后续裁剪工序。而用过的白色纸张,还能回收利用做到不浪费。而对廖飞而言,只需要备好时兴材质的白布,不用担心跟不上趋势或者卖不完,少了传统模式下需要提前半年储备来料的库存烦恼。
“数码印花能做到实际需要多少就打印多少,也正契合了SHEIN品牌模式的‘小单快返’。而它的绿色可持续,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SHEIN看到了这样的发展需求,也给到我们产业伙伴的升级发展提出贴身的意见建议。”在SHEIN的支持下打造绿色智慧工厂,在SHEIN的共赢生态下廖飞更好把握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不管是吴宇还是廖飞,这些SHEIN合作伙伴们口中所提及的方法论以及迭代,都从哪里来?答案,或许藏在广州番禺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
今年上半年,SHEIN宣布5年投入5亿元继续深化供应商赋能工作,并建立了首个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持续输出柔性供应链标准。这个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园区,又被SHEIN内部人士称作“智慧大脑”。
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主要将“小单快返”与精益生产相结合作进一步的探索,源源不断输出柔性供应链标准及其迭代,并将研究成果输出给产业上下游伙伴,推动产业链生态伙伴以更科学、更精益的方式持续经营,包括技术开发、精益生产与管理等。
例如,精益生产与管理上,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以点、线、面全方位模拟并复盘成衣生产全流程,从技术生产人员、管理层等不同角色切入提升运营效率,哪怕细致具体环节的小工具和智能设备自主研发,SHEIN都会进行研究和输出。
“运营模式的优化,其实是我们更看重的。”除了稳步增加、不分淡旺季的订单,在吴宇看来与SHEIN深度合作带来的更大获益,是在成本、库存、运营等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从数字化设备到标准的技术解决方案,从基层管理岗的人员培训到运营跟单技巧,SHEIN的“方法论”给了传统服装产业提质升级的新方向。而在珠三角,服装优势产业带所聚集的供应商,远不止吴宇、张胜、廖飞这些。初步估算,SHEIN国内带动的产业上下游以百万伙伴员工计。
覆盖经营管理、企划开发、生产排单、运营备货、质量管理,除了线下日常的业务辅导培训,今年上半年,SHEIN已累计新开展专场培训超240场。2023年全年,SHEIN计划总计开展480场专场培训,平均每天都有超过2场的专业培训以提升供应商全流程能力。
中国制造如何更好出海?SHEIN成功出海,离不开其十余年持续深耕服装产业的柔性基建。有了这个底层能力,不论是产业链的伙伴还是SHEIN,才能将产品与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走得更远。
凭借广阔的国际销售网络、品牌打造经验以及柔性供应链,SHEIN进一步延展平台模式,为更多国内外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开拓海外市场。从众多国内产业带商家入驻,到Anker这样的国内品牌登录、乃至Forever21和SPARC集团入局,或许SHEIN于它们而言,除了打开增量空间,更是携手征战出海新局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