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定制半岛平台有前景吗?

  服装       |      2023-08-15 16:00:00

  半岛平台随着服装品类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偏好和多元需求,服装定制肯定是有前景的,并且大规模定制业务逐渐成为生产企业或品牌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业务模式。

  大规模定制,顾名思义分为“大规模”和“定制”两个部分,“大规模”是指流水线的大规模生产,定制指个性化元素的定制。长期以来,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是一对矛盾体,直到生产领域进入了模块化时代,这一矛盾才得以解决,高效的个性化生产得以实现,也因此诞生了“大规模定制”这一商业模式。因此在讨论大规模定制时需要同时考虑“个性化定制的特点”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个性化定制是指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将指定的元素配置到指定的产品上,用户获得自己定制的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或获得与其个人需求匹配的产品或服务(Source: MBALib)。在服装行业的定制品类已经逐渐扩展,除了礼服定制、西服定制、T恤定制外,足球队服等团队性质的服装也有定制需求。

  同时,若按照定制程度分类,个性化定制也可以分为局部定制和全定制。以西服为例半岛平台,半定制(Made-To-Measure),指的是客人选定一套成衣样板,裁缝根据客人的尺寸在基础版型上进行修改,使它与客人体型更加贴合;全定制(Bespoke)指由裁缝量体后根据顾客的尺寸做出完全贴合顾客体型的版型,这也就是“量身定制西服”。下文提及的大规模定制项目中,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运营成本、战略规划等,不同公司将会采用不同程度的定制开展大规模定制业务。

  大规模生产亦称量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固定,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在流水线生产中,相继完成两件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某一个产品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Source: MBALib)。通常服装企业的大规模生产环节较多,因此从产品开发到成品销售的周期较长半岛平台,下图为传统的研发、生产、营销一体的服装企业业务流程图。

  基于大规模生产模式,可以发现其在生产环节中具备流水线分工作业、模块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的特性,低成本、低价格、规模经济与高效率的优势(如下图所示)。

  但在如今服装行业环境中,这些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例如流水的起做量通常要小几万件才会有规模优势,但越来越小的订单弱化了批量生产的低成本优势;订单间差异越来越大,生产计划安排难度增加,加之客户的需求多变,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沟通上,生产反应速率降低;又或者因招工难度增加(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年轻人不愿意进服装厂、工人流动率大影响了流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另外,库存积压的风险与压力也使得即产即销或即销即产的快速返单模式或成为服装企业的发展机会。

  大规模定制,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以大规模生产(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实现。虽然涉及个性化需求,但其实现的基本要求是产品结构的相似性与通用性,也就是说同一条流水线上定制的产品族零部件需要相似相通。在此基础上,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化和工业化等技术,实现定制产品的智能制造。在服装行业主要指通过顾客直接面对制造商的个性化定制平台,消费者直接给工厂下单,取消中间代理环节,因此其周期可以大幅缩短,下图为常见的服装企业大规模定制业务流程图。

  对比大规模定制(MC)特点与大规模生产(MP)的特点可以发现(如下图所示):生产流程上,MC是由信息化引导代替操作流水线引导,工人自我驱动自我治理;产出上,MC得到的是个性化产品,企业持有产品库存量几乎为零,仅持有少量原材料库存;盈利模式上,由MP传统的规模经济演变为按件盈利或按单盈利。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服装企业大规模生产中存在的局限。

  服饰品类在国外早有大规模定制的案例,例如Nike id,在模式上值得服装品类借鉴,但也有一定区别。鞋品码数不同,但是同一个码可以给不同的人穿;服装要找到同样尺寸的,难度更大,因此在处理退换货上服装品类也许会有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有传统服装企业开展大规模定制业务的案例,其中山东红领、衣邦人、报喜鸟等都属于行业内较早参与这块业务的企业。

  以红领(现名“酷特智能”)为例,其从西服品牌转型为西服大规模定制生产商。从消费者平台端了解,其提供的西服款式、面料选择丰富多样。目前红领定制西服日产能4000件左右。流水线上每一件产品全RFID吊牌跟踪,从面料裁剪开始就已经标记RFID标识直到打包快递发出,下单后7天内交付。

  多年的西服生产和欧美定制订单为红领积累2000万人体数据,其版型数据库十分强大。目前开展的大规模西服定制流水线采用一人一版且全部电脑打版。接下来利用算法与数据进行排料,人工辅助高速裁刀快速裁剪。在缝纫环节,根据算法按照前方任务量、技术类别、复杂度,利用自动吊挂系统自动推送产品至工位,工人扫描RFID卡即可以读出该工位上所需的全部工艺和细节要求。

  治理方法上采用扁平化工人自治,多劳多得,同时信息化主导省去班组长、生产经理等人工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在流水线上下游,与供应商、服务商信息化同步透明,因此上下两端可以第一时间分别获得生产订单信息与生产进度信息半岛平台,使得其自身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协助红领快速反应(Source: Kutesmarts)。

  消费者个性化是趋势,但是否真的要进行转型或开展新的业务还是取决于企业的定位与战略规划。 于红领而言,其战略目标是向平台化发展,C2M中的C端不止代表个人用户,也可以是B端,甚至也是M端;同时红领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模式可以复制输出到其他品类、其他行业,这些都为红领开辟了蓝海市场。

  但对于后分羹尧的企业而言,如果只是在原有品类、品牌基础上,单纯的开展/转型大规模定制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红海市场的竞争中。因此,开展定制业务需要企业有对品类的创新意识,同时需要有品牌来进行推动产品、推动服务。对于尚无大规模定制业务需求的企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的升级也十分有必要,否则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未来,用人慌对生产型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愈来愈大。

  上文的讨论中曾提及版型数据库是宝贵的财富,因此不论是对于一人一版的全定制打版还是半定制的推版,版型数据库对于企业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老客户数据(很可能因客户体型变化被快速淘汰);

  另一方面是人体数据变化(通过不断获取建立)。获取版型数据的方式有多种,红领的是基于以前的欧美订单获取了大量人体数据,但并不一定适合亚洲体型;而报喜鸟的大规模定制优势是自有线下门店,可以更快捷的接触到消费者获得数据。倘若无法通过线下渠道直接对接消费者提供量体采集数据,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引导消费者自行采集提供体型数据。

  现有的CAD软件多数具有自动排料的功能,但在大规模定制业务中,不同消费者的订单也许会使用同一款面料,如果能使用算法自动将不同订单的衣片组合,可以提高排料率减少损耗,直接降低成本。

  在一些传统工厂内,裁剪过程首先是拉布,接下来将大片CAD纸样覆盖表面,利用裁刀/激光进行批量裁剪。对于无法批量裁剪只能单片裁剪的大规模定制业务中,这样的人工辅助费时费力,因此可以省略掉纸样改采用激光投射排料图的方式将排料方案投射到面料上,再由高速裁刀进行自动裁剪,减少人工操作的步骤,大幅度提高裁剪速率。

  吊挂系统是贯穿流水线的重要装置,不论是否开展大规模定制,全吊挂系统都可以帮助企业实习物联网的信息化升级。

  RFID与吊挂系统一样,都是生产流水线智能化的重要内容。除了RFID吊牌外,对应的电脑识别系统也要配置安装半岛平台,即在缝纫机器上配置一台电脑显示器以来读取吊牌信息。

  基于已有RFID系统的产品跟踪,根据企业的改造程度可以安装监测平台将产品动态可视化。例如报喜鸟在算法生成生产计划的基础上,保留了生产经理一职,其利用监测平台实时关注车间生产情况,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干预调整生产节奏(Source:报喜鸟)。

  上文的讨论中提及利用品牌推动产品、推动服务是其在大规模定制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开展大规模定制业务的同时,对应的品牌推广也应随之开展。

  开展大规模定制业务不只是制造环节的改造,对消费者端也要有完善的端口提供系列服务,例如报喜鸟的定制平台官网(),红领的Cotte Yolan App都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

  消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是趋势,未来的企业、品牌都会建立自己的客户系统,客户数据。不仅是为了数据分析进行归纳,同时也为了数据建模进行预测。

  在一系列软件开发与硬件调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采用雇佣自行开发或外包、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

  大规模定制中的流水线工艺与批量生产的没有差异,对于工人而言的区别在于要随时转换工艺要求。传统的流水线生产中,工人阶段时间内负责的工序、面料、工艺都是相同的,而在大规模定制中,两件产品间虽然品类相同,但面料、工艺、细节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求工人熟练工序、工艺,同时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力与自我驱动能力。这些要求企业在募工后的培训环节加大力度,同时向工人传递多劳多得的自治理念。

  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整体的项目改造过程中,研发成本、数据库的投入是相对较大比重,且这些软件要不断完善更新,投入是持续的。其次是机器等硬件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随着产量的提高,成本会被不断摊薄。

  另外,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战略规划,业务需求,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业务模式,但可以在基础模式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造。例如,在企业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内的吊挂系统来代替相对高价的进口系统,裁床等硬件设备国内也有高水准的上海和鹰等等;研发软件可以部分从成熟企业采购,剩余企业自行研发;不同的目标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例如西服定制中的半定制与全定制,这对于企业的软件投入要求是不同的。

  总而言之,大规模业务的改造是系列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在转型的长期过程中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它与业务模式有关,但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和能力。

  服装大规模定制纵然在现有市场竞争中存在一定优势,但其也有不少的局限性。从市场的角度而言,相比于传统批量生产成衣,个性化定制还是属于细分市场,品牌在打响定制业务的路上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从生产模式的角度而言,消费者人体数据的采集途径、数据质量存在疑问;

  同一条流水线上大规模定制的品类单一,企业业务规模有限,拓展业务品类更多依靠自有多家工厂或外包给其他同样具备大规模定制能力的制造商;男装较女装而言款式简单且变化较少,更易开展大规模定制。女装大规模定制业务中,如何利用流水线生产充分满足女性多变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值得探索的。另外还有在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中,软件的开发质量与成本间的协调等等,都是企业在转型前需要考量的因素。

  不仅是服装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生活。

  在目前的消费格局中,消费结构受到商品消费分流、大众消费转流、公务消费节流、高端消费外流、外部因素扰流的综合影响,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将取代排浪式消费。

  “定制”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距离普通人的生活也越来越近。从成品到定制,这一战略转型背后,主要由于消费群体变了,80、90后年轻消费者更有主见,00后的群体更是日渐壮大,也提出了更多个性化要求。对厂家来说,随着商业文明化进步,他们会更在乎消费者的体验,挖掘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无论是传统市场购买或是线上平台淘宝,随处可见“私人定制”的产品:服装、皮鞋、杯子、毛巾等等,上面或印制或绣上有着个人专属的标识,既彰显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又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当前,互联网正在连接一切、改造一切。就服装消费而言,人们的消费理念从只要求合体、保暖的功能消费,到跟风购买、“只买贵不买对”的时尚消费,已逐渐过渡到追求适合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消费。这种转变给私人定制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实,“私人定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同的是在如今时代下,定制产品的范围在扩大,选择这种方式的人群正趋于平民化。小到茶壶、首饰盒、相册,大到旅游产品、手表、私家轿车等。就企业而言,未来的趋势有三条路,有的定位是小而美,有的是大而全,还有大而专,无论哪种趋势,企业都会更加注重定制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的建设,以及会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制行业来说,大趋势是更加注重产品,注重品质,注重环保,注重设计,注重服务。

  如今,伴随渴望凸显个人品位、个性的高产阶级的崛起,流水线生产加工出来的大众化产品越来越不被这些人看好,市场开始呼唤那些独一无二的定制产品。私人定制可谓方兴未艾,要抓紧机遇,抢占这块面包;可以这么说,私人定制类似于DIY大产业,它是大数据时代和流行文化共同催生的产物。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私人定制”,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印着自己照片的T恤和棒球衫,简约时尚、带着自己LOGO的手包首饰,可以刻上自己名字的水杯笔筒,根据你家尺寸定做的古典家具……在网络上,许多个性化需求都可在此得到满足。

  在电商的倒逼之下,越来越多的线下零售店也开始推出个性化、私人定制的商品:如有的服装店可以根据你的尺寸定制服装,有的食品店可根据你的口味定制食品,有的蛋糕店可根据你提供的照片定制独一无二的蛋糕。单纯的精细化产品模式已不能在急速变化的消费市场绝对引领潮流,尤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品质、品味生活的要求和期望正在接近欧洲人的消费水准,中国零售市场的需求拐点已经来临。

  线下零售“千店一店”的基本格局不会在骤然间彻底崩塌,但会出现“裂痕”,冰消雪融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预计线下零售的调整转型会进一步提速、纵深推进,各种多元化跨界、特色化经营、更多形式的触网、更多形态的O2O、全渠道会陆续涌现。但归根结底,个性化的商品才是王道。更多的企业会谋求放大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但不管是通过扩大自采自营还是做强优势品类,抑或是反传统逻辑、引进小众品类来实现,都有助于差异化经营风格的形成。

  答案当然有前景,问题在于你有能力是不是在线,现在的人对于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

  1、服装从定制到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再到定制;不过是遵循哲学的特殊到一般,一般再到特殊的客观规律;都是轮回,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儿。

  H&M,C&A等打败美邦、以纯、班尼路等,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因为小批量定制 战胜 大批量定制。

  男士西服(包含大衣衬衫)从发明至今,最好的肯定是定制无疑,随着国内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这肯定是趋势和未来。

  女式时装,个人认为还是大众走小批量定制,小众走个人定制,小小众可以有私家裁缝。

  5、目前十年内暂无革命性服饰的出现(参考外星人服装)。传统服饰仍然有生命力。

  服装探秘先生曾说:“服装行业门槛低,但水很深,中国现有库存服装足够我们穿10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服装生意,他也许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拉他去做服装生意,他可能赔得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大家做服装,都想卖爆版,但有大学生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设计服装,每个版只做三个码,年做300万元的也有不少。”

  好吧,今天驭爷跟大家一起来理一理,对服装感兴趣的人应该怎么用自己的兴趣来赚钱。

  服装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而且整个产业正在由简单的加工向开发创新的模式转型,所以这个行业足以承载你想做百万富翁,千万富豪的理想。我把读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专业,一类是对服装感兴趣的业余人士。如果你学的是设计专业,那么你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最终能进行原创设计。驭爷建议毕业生可以先从设计助理干起,然后向设计师过渡。

  如果你不是服装设计专业,但你有很高水平的服装审美,那么你的目标应该是花时间去把握市场趋势和潮流。当然,有的人既懂设计也懂市场,但我觉得这样的人少之甚少,而且他们的技艺一般都不会太精,毕竟精力有限。

  她是一位女装网店店主,游遍了几十个国家,考察时尚前沿的服装款式和版型,然后挑选质地独特的面料,回国后和做裁缝30多年的母亲一起设计女装。

  深谙市场:寻找爆款,紧跟潮流,参考国外潮流款式,设计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衣服。

  销售模式:先画出版型放到网店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制作样衣,拍模特照片,根据网友评论以及定金缴纳情况,再决定是否批量生产。整个过程都在和网友互动,不断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这个案例中杨冰彬典型的优势在于她对女装的审美水平,她跟随潮流但不模仿潮流,而是在潮流中寻找灵感和创意半岛平台,再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另外她的销售走的是预定模式,一方面不占有库存,另一方面保证了自己充裕的资金。

  中国不乏优秀的设计师,但很缺有创意又深谙市场的设计师,如果你对服装感兴趣又有很好的审美,那么你应该有意识地去结交更多的服装设计师,在网上和展会上都能认识很多有资历的设计师,为你的事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她是摄影专业,但对设计很感兴趣,所以经常偷偷跑到服装设计专业蹭课听,也经常在寝室帮同学改衣服。

  2014年,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她买了10件12块钱的T桖,经过一番改造后卖了六七百元。

  目前她的店铺开在川美微企园内,70%的商品都经过二次设计后改装,也有她原创设计的。

  她的货源主要来自服饰厂的尾单商品,质量上过关,但是款式上过时、过季的衣服。她的工作就是将这些过时的衣服重新改造得时尚,比如将长款变成短款,或在衣物上加上小装饰,如今70%左右的生意都是回头客或是熟人介绍的顾客。

  如果你很有创意,很有创造力,那么你可以组建一个设计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是兼职的,为客人设计好图纸以后,再交由厂家制作。

  有不少网店还在走传统模式,一方面自己淘服装来买,另一方面自己设计一部分衣服。

  因为有很多店主水平有限,并不是特别专业,再者自己也未必把握得住潮流和趋势,所以发展的速度特别缓慢,想要建立品牌更是遥遥无期,面对这样的瓶颈,该怎么突破呢?

  有很多国外服装品牌的设计环节都是由独立设计师完成,采用独立设计师集群的模式,把设计外包出去。国内一线城市也有不少店主采用了类似的模式。

  马信和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服装设计工作室,同时开通了网店,目前和北京的2个独立设计师合作,约定对方至少每2个月设计一个系列,然后从中选择认为比较合适的,再由设计师把选好的衣服每款寄1—2件过来。如果销售好,就再让设计师继续寄。衣服卖出后和设计师按比例分账。采用设计外包的方式,营业额反而大幅度增加了66%。

  我们中国人喜欢一统,不怎么喜欢统一,所以喜欢单打独斗,一家独大,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维,导致我们总想着要补齐自己的短板,所以大把有才华有理想的人蹉跎了岁月,也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真想做成一件事情,先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还缺什么资源,然后去找到合适的资源,你就可以立马开始你想做的事情。